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2022最新单招计划及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2-04-12 11:00:00 来源:郑州计算机学校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四校一所”合并组建,于2001年8月1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02年4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学院现分为东西两个校区,总部东校区(原遵义农业学校)地处遵义大学城,西校区(原遵义财贸学校)紧邻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
学院现有教职工260人,其中本科学历211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0人,高级职称77人(教授8人,副教授69人),中级职称77人。拥有一支由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农艺师、研究员、工程师等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日制在校生6600余人。
学院建有“四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贵州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五中心”:遵义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中心、遵义市植物组培中心、遵义市新蒲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西南交通大学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两校六点”:遵义技师学院、遵义职院驾驶培训学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3考点、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点、遵义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点、遵义市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点、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仁怀和湄潭教学点;“一站一所”:国家247号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贵州省第99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一机构”:遵义市SYB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学院2006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8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 2014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护理专业复评审定”。学院是“何康教育科研基金会”在贵州省唯一受援的大专院校。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晴集团新蒲园区、遵义国际商贸城、贵州恒安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校训,确立了“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办学方式灵活,基本形成中专、专科、本科多层次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农学系、会计系、动物科学系、经济贸易系、人文科学系和基础部等八个教学机构。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子商务、企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畜牧兽医等43个高职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护理、市场营销、现代农艺技术等10个中职专业。学院建有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院获市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160余项。建院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上万名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
    目前,学院在遵义大学城占地716亩(原遵义农校占地243亩的基础上扩征)的新校园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已建成11万平米投入使用的一期项目有综合教学大楼、八栋标准化学生公寓楼、机电和农学教学实训一组团、学生食堂、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和风雨操场。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有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会计和计科教学实训一体化组团、体育馆、图书馆、行政办公大楼、教职工宿舍(计21万平米)。到2016年,新校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或侵权,请告知,立删!

热门专业推荐

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关、企业、事业、公司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综合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搭建管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构建及管理能力、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绘图制图能力、网页设计能力,并在建筑信息设计技术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熟悉信息科技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工程的开发、应用与管理的技术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平面(3D)设计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动漫设计、制作、绘画、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技能,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音视频剪辑(影视后期制作)

本专业培养以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通晓视听语言的能力,同时熟练掌握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各种剪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