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教育部的一纸文件让高职校们坐不住了。
什么文件呢?就是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这其中就提到:拟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须把控节奏、优中选优,原则上每省(区、市)不超过2所。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职业院校这片江湖风起云涌......
一、高职高调要升本,浪潮一波接一波
文件一出,也就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的这波政策红利,高职院校不“趁热吃”,就容易“凉了”,更怕的是“坐不上席”、“上不了桌”。
所以,大量的高职院校在当地政府的“推波助澜”下,纷纷举起了升本的大旗,不是在升本,就是在去升本的路上。
比如漳州积极创建“漳州职业技术大学”,支持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规划。
商丘大力推进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高办学水平。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专科升本科项目(二期)入选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本科校区最快2024年招生。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已将职业本科建设计划列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中。
贵州安顺市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并建设贵州“双高”校,力争3年内部分专业实现职业本科层次招生。
二、职校热衷升本的背后,透露了什么信息?
大家如此着急“上车”,那也是为了抢夺先机,占个好座。
毕竟“坐着”和“站着”的待遇,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是站在山顶了,而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还在半山腰仰望“山顶之上”。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从目前已有的职业本科大学来看,也引发了一些热议。
毕竟按标准,个别已经升为职业本科的高职尚未准备就绪,一些指标根本没达标。
《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出台后,各高职专科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将更加的困难,面临“两大难关”:
第一,数量严格控制,原则上每个省不超过2所。
第二,民办高职学院与公办高职学院的较量比例。
在全国1486所职业学院中,按照教育部的意见原则上最多产生60-70所职业本科大学。
如果生命会发光,那么对高职来说,高光一定在升本官宣的那一刻。
所以它们可不就想着,升本得趁早,不然时间长了,想升本的学校多了,我这到嘴的“大饼”都给“卷”没了。
三、回溯历史:“新鲜”的职业本科并不新奇
当然,不要觉得职业本科是个新概念。
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是政策与学界提出要延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术应用性本科教育。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年,教育部在江苏、深圳等地启动本科职教试点,本科职教进入实践阶段。
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首次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2015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
在这个阶段,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发展本科职教,启动了本科职教试点以及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工作。
而后,又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这些,都是如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的铺垫,当大幕拉开,好戏也就上演了。
如今,升本热潮汹涌到甚至出现一把手抓升本,二把手抓双高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高职的办学定位与信心,也就动摇了。
四、扎堆升本,职业本科是不是抢了高职的“饭碗”?
这个咱目前不好说,但未来说不准。
因为当今社会的固有思想就是“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如果升本太上头,那职业专科教育就真的一条道走到灰了。
嗯,心灰意冷的灰。
不过,高职校“挤破头”去升本,也不难理解,因为是有国家在“按着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将不低于高职教育的10%。
在生源与就业市场竞争的双重夹击下,高职院校“有口饭吃”也是真的不易。
学校也只能力求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或职业本科高校。
五、整装才能待发:当下高职层面有何问题?
第一,办学空间中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本来市场就有竞争力,还来了一帮搞降维打击的。拿专业举例吧,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很多专业在名称与内涵上都是相近的。
如二者都设有“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那么在同样专业的前提下,社会认同度和级别层次相对较低的职业专科教育就可能面临办学受到挤压的风险。
这就像大家去买水果,面对菠萝和凤梨、奇异果和猕猴桃,只要没进安定医院,谁都会选择更好吃的。
凤梨、奇异果比菠萝、猕猴桃贵很奇怪吗?因为人家是真的更甜更香啊。
长此以往下去,对于低纬度的高职教育在办学空间上陷入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循环怪圈。
第二,“同质化严重”导致“腰杆子不硬”。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职业教育的江湖里,一些职业院校站不对位置,盲目增设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办学门槛低的流行学科专业,最终导致办学特色弱化,同质化倾向明显。
这就像流水线出来的网红,好看是好看,但我赌你下一秒就只记得ta有两个眼睛一张嘴了。
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原有的阵地没守住,还因为力量分散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面对竞争只能心里默默的说:“悔不该当初......”
第三,“陈词滥调”产生发展改革疲劳。
在高职升本、专业改革的舞台上,大家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由于缺乏优质的顶层设计、专业规划和清晰思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重复建设、低效无用,浪费的是资源,消耗的是公众的期待和时间。
就像前一段“听我说,谢谢你......”在网上被联合抵制的,引发了舆论集体吐槽,无他,唯耳熟而。
毕竟,再好吃的东西也禁不住天天吃啊。
进入了改革疲劳期,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不仅学校累,公众也乏味。
第四,社会认知进入了“固有偏见区”。
本来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是社会群众、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习惯性将其职业专科教育视为“次等教育”,社会认知度上不免“低人一头”。
就像你小时候讨厌的“那个别人家孩子”一样,无时无刻的总是有人会拿着你们两个作比较,让你的生存环境越发恶劣。
高职院校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职业教育本科,结果盼来了一群碾压自己的“灭霸”,真是盼了个寂寞。
本来职业教育大家都是一样还好,可是队伍里有那么两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率先“离了队”,一步步高升,这让其他的院校不免尴了个尬,这下社会地位岌岌可危。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六、高职还有无出路?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那当面对职本的挤压,高职的出路在哪里?
星辰大海虽然不是我们的重点,但是依然可以心有诗意、走向远方。
毕竟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市场这块“蛋糕”,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依然占着最大份额。
只能说解决焦虑的不是躺平,而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第一,巧用错位,谋求出道。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与维持的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同层次高职实现生态位的“横向错位”,不同层次高职实现生态位的“纵向错位”。
所以职业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专门化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专业性技能人才。
这就是说,你培养你的高大上,我教育我的有内涵。
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错位设计,开发技术知识,为人才培养定位错位提供实践抓手。
课程建设要从课程结构的改革深化到课程内容开发,精简专业基础理论课,坚持实用导向,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需要选择拓展课程。
保证学生做精做熟“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提升其在该专门领域的竞争力。
第二,关注需求,注重质量。
需求就是前进的方向。很多职业专科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就是因为盲目跟风、学科建设毫无特色、毕业学生质量堪忧,导致职业专科教育的地位处境极其尴尬。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苦炼内功,形成独门绝技,培养出成批的“独门高手”。
要坚持以定位、专业与人才培养过程为立足点,强化职业专科教育办学特色。
要职业专科教育摆脱“歧视”,消解办学困境带来的“集体性焦虑”,关键是提升各个办学要素的质量水平,满足学生以及企业用人需求。
第三,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本科大学招生规模达到10%,基本上职业本科的学校数量也需要达到10%或者接近10%。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好瓷器活。
在未来,已经成熟的职业本科大学未来也许会逐步缩小,甚至停止专科招生规模。新升格的本科招生规模会较小,所以职业本科学校数量也基本上达到10%左右。
那这样的大趋势下,现有的高职院校基础比较好的、特色专业突出的,就可以坐看风云变幻、安然不动,退可凭借优质基础打响职业教育品牌长足发展,进可瞅准时机、把握机会,依据升本成功。
至于没准备好的,那你就得反思一下自我多多努力了。
第四,正本清源,提升自信。
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既然高职院校因为名字被轻视,就应该彻底规范命名规则,给大家摊牌了。
高职就叫做“高等专业学校”、“高等专门学校”或者“高等技工学校”,职业本科称“技术学院”、“技师学院”或者“应用科学学院”等。双方泾渭分明,各自安好。
要不然就按照国际惯例,改称“技工学校”,大家不分你我高低。
结语
对于“升格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使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回归本质。
大学治学,专科治术,本科和专科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元概念。
和理论研究相关的因素,要回归到本科这种教育类型上来。
跟实践应用相关的因素,会回归专科这种教育类型上来。
职业本科的设立应当是为了与时俱进,帮助职业教育吸引优质生源,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整体认可度,大大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
这样当有一天别人问你:你是什么学历?可以大大方方并满脸骄傲地说:我是职业院校的学生。
所以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不应该受困于高低上下之分,心有抵触,而应该互促和谐、实现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