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原则就是建立能进能上的职称全员聘用机制,多地发文淡化职称,严格条件创造职称进行的便利条件。关于职称相关的要求,直接把师德师风放在第1标准,符合条件的可以破格提拔晋升。
第1个趋势,乡村教师评审职称将单列单评。
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公职人员总量大约是8,000万人,同时40%的财政收入,财税收入都用于发放工资和养老金,这个巨大的财政压力,导致部分专家呼吁2023年不要涨工资,不要涨养老金,但是目前透露的信号来看,我国河北省,贵州省,安徽省,青海省已经宣布上调工资标准,同时这4个地区调整之后,最低工资标准均已经超过了2000元,换句话说,这一次预言可能要破产。
同时新发布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条例当中规定了增加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形式落实职称评审的答辩和评审社会评价机制允许,申请评审职称人进行面试,所以职称评审将有利于在面试过程中提高农村地区,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基层人员评审职称的比例,降低评审职称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考虑农村地区的工资待遇,尤其是职称工资将迎来全面的调整。
第2个趋势,中小学教师工资总体上参照公务员。
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总体上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是教师法的规定,中小学教师工资保持与公务员实现同步联动调整机制,2022年没有上调工资标准可以理解,2021年2022年均已经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结合职称和工龄平均增长达到了300元以上,2023年是否会调整工资标准,根据目前已经透露出的信号可能性非常大。
第3个趋势,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将首次超过城镇地区。
农村地区以及农村教师和医护人员,农村地区退休职工将在待遇综合影响力方面首次超过城镇退休和城镇在职人员。农村工作人员在绩效工资总量,社保缴费基数方面越来越受到挂钩调整的比例优惠,所以在退休金方面享受了较高的养老金计算基数,同时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补贴。
第4个趋势,职称评审越来越倾向于基层人员和农村地区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教育优先发展和中央1号文件提到的,新农村建设啊,尤其重视基层人员职称评审,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基数,在福利待遇和工资待遇一切均倾斜于农村地区基层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从职称评审的角度来看,淡化了农村人员评审职称的外语要求,论文要求和计算机要求和普通话要求,全面放宽科研课题挂钩的要求,取消中高级职称评审的岗位设置限制,可以说,今天在农村地区评审职称是30年来最为容易的时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期,最有斗志的时期。
第5个趋势,绩效工资也允许向农村地区提高设立增量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允许向农村地区和基层人员倾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这是人力资源保障部在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上的明确指示,所以绩效工资可以有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也可以设立30%的增量绩效工资,用于专门奖励,勇于干事,勇于担当,贡献大劳动态度端正,师德师风优良的中小学教职工队,包括管理人员和业绩突出的校长。
第6个趋势,连续在农村工作25年以上工龄退休的待遇,养老金有优势。
农村地区连续工作的工龄可以连续计算退休待遇,同时农村地区工龄将有利于养老金的计算和补发,所以连续在农村地区工作,25年以上工龄退休的人员至少有三大好处,第1个可以享受终身的免费医疗报销待遇,第2个可以享受较高的退休养老金,第3个可以退休后仍然享受较高的退休生活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7个趋势,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津贴的标准可能面临上调。
延时式的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对应不同的标准,最高的标准可以达到1500元每月,最低的标准有800元,1200元1千元不同层次,保守的津贴,大约是400元每人每月,所以乡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每月至少要多收入1000元左右的补贴津贴。
第8个趋势,中高级职称之间的待遇差距进一步缩小。
高级职称月收入9000元左右,中级职称月收入8000元左右,合理控制中高级职称,收入差距保持在1000元以内,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薪酬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不断的弱化职称工资的比例,缩小中高级职称的差距,在职称工资方面实现全员激励,全员涨,工资全员调薪的科学机制和公平化趋势。
第9个趋势,农村地区的教师,在年终奖,教龄津贴和第13个月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将越来越高。
年终奖的标准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地区,全国统筹第13个月工资标准,也将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按照10年教龄,20年教龄,30年教龄,分别体现出教龄津贴的区别,同时对40年超常教龄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教龄津贴的最优化和最高标准,原则比如说10年,教龄可以增长,教龄津贴200元,30年教龄30年教龄津贴300元,40年教龄可以大胆的实施800元到1000元的最高标准,鼓励教师在农村工作岗位上延迟退休。
如果说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是对整体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和教育质量的总体安排的信号,那么2023年中央1号文件对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指示,将体现出农村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待遇方面的具体细节的落地。